出口俄罗斯须谨防“灰色清关”风险
本文探讨了出口至俄罗斯市场时需警惕“灰色清关”现象带来的风险,并提供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。强调出口企业遵守法律法规,保留完整的交易文件,与俄罗斯买家建立透明的合作
出口到俄罗斯市场,供应商常常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,那就是“灰色清关”。这一现象起源于苏联解体初期,俄罗斯急需大量廉价货品进口。为了鼓励进口,俄罗斯海关简化了清关手续,允许清关公司代表货主进行进口业务。这些公司通常通过将整批货物以包裹托运的方式办理关税清关,从而加快交易速度。这种“灰色清关”方式的实际税额仅相当于正常税额的30%至50%,虽然节省了时间,但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,可能带来巨大风险。
“灰色清关”模式在航空、海运、铁路和汽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中普遍存在。然而,使用此方式的买方通常会要求出口企业将收货人列为代理公司,并签署“阴阳合同”,以规避相关法律法规。这种做法在俄罗斯国内是违法的,且对出口企业来说,可能面临无法拿到通关手续、???、货物被没收等严重后果。
为规避“灰色清关”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,出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不参与不必要的“灰色清关”活动,坚守合法合规的贸易原则;
2. 敦促俄罗斯买家提供完整的收货证明,并尽量索要正本,确保货物流转情况清晰可查;
3. 保留所有与交易相关的文件,如贸易合同、货运单据、往来函电等,以备后续需要;
4. 确保所有文件之间一致,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,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司法救济或信用保险赔偿。
出口企业在与俄罗斯市场打交道时,务必对“灰色清关”有清醒的认识,并避免卷入其中。谨慎处理交易、遵守法规、妥善保管相关文件,将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法律风险,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。
感觉不错?支持一下呗,谢谢~
上述信息,涵盖图片、视频以及各类文字资料,中贸达仅扮演信息存储的角色。若存在任何侵犯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,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,切实维护您的权益。
郑重声明
最新评论 (0) 0
参与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