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进口标签骗了你!
揭秘进口食品标签的必备要素与常见陷阱,教你识别中文背标、检验检疫证明等关键信息,提供3招验货技巧。了解如何通过CIQ码、条形码等辨别真伪,避免落入"伪进口"或标签不符的消费陷阱,成为精明的进口食品选购者。
周末逛超市时,张先生被一款包装精美的进口巧克力吸引,但翻遍包装只找到一堆看不懂的外文标签。这场景是否似曾相识?进口食品标签就像一本加密说明书,今天我们就来破译它的"摩斯密码"。
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,正规进口食品必须包含:
- 中文背标:覆盖原外文标签的加贴标签
- 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:可要求商家出示
- 原产国及代理商信息:需具体到省级行政区
李女士最近发现,孩子爱吃的某国饼干标注"无反式脂肪酸",但配料表却出现"氢化植物油"。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:
- 营养声称陷阱:需对照营养成分表验证
- 日期标注差异:日本"赏味期限"≠保质期
- 过敏原提示:欧盟规定必须标注14类致敏物质
中贸达进出口检测专家建议:
- 扫描CIQ码:中国检疫审批专属标识
- 核对"身份证":原产国与报关单一致
- 警惕"伪进口":查看条形码前三位(690-695为中国)
2023年跨境电商投诉数据显示,标签问题占质量争议的42%。下次购买时不妨多花30秒:查看添加剂是否超出我国标准,比较中外文标签的一致性,这或许能帮你避开"进口陷阱"。
你是否有过因标签问题退货的经历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"避坑指南"。毕竟,会读标签的消费者,才是聪明的美食家。
感觉不错?支持一下呗,谢谢~
上述信息,涵盖图片、视频以及各类文字资料,中贸达仅扮演信息存储的角色。若存在任何侵犯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,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,切实维护您的权益。
郑重声明
最新评论 (0) 0
参与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