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在业务运作中的“陷阱”
在国际贸易中当事人五花八门,既有世界跨国公司,也有中小企业,还伴有无主体骗子,在外表上难以识别。许多业务一旦得到双方认可,第一步即告完成,但一些设陷者,一般开始隐藏得比较深,在业务前不露破绽,而在业务进行中设陷,他们手法不断翻新,不断变化,主要表现在:
l、合同“陷阱”
合同陷阱是最常见的一种,设陷者往往利用合同并以“法律”的招牌来引诱对方上当,其表现形式为:①名片(骗)主体: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注册资本,不能提供营业证明、法人资格证明,仅只有个人名片(标有公司、职务、通信地址、
者猖獗的领域之一,一些不法商人通过虚假出口、虚假报关、虚假抵扣退税等手段,骗取税款,而后逃之夭夭。他们往往采取以下陷阱:
①虚构出口: 虚构出口的做法是指根本没有实际出口商品就申请退税。如通过荒唐的虚报出口销售额、假装出口货物、开立伪造出口单证等方式?!凹俪隹诠椤昂笫且恢制壅┢涔丶谟谛楣故罩?、独立核算、虚报信息,严重地影响我国的出口实绩、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、税收损失,更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税收法制建设。
②虚假报关: 虚假报关属于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,其实是指声明虚假的商品名称、虚报商品数量、虚报原产国、虚报货物价值等行为,假冒成实操作,导致认定废品的货物被认定为原材料或零件。因此,一些人就寻找不法走私通道,在出口前市场流通过程中伪装货品,造成产品性质不符或伪冒成符合标志或标准的发票等,从而达到骗取退税的目的。
③虚假抵扣退税: 抵扣退税骗局是指以抵扣、退税等掩护手段来逃避税收,涉及水分大,过为其精详细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逃税目的,不仅编造虚假业务信息,甚至设立虚假企业、套购虚假发票、伪造汇票、虚构货运、虚报成本、变相调拨、公私不分、混缴经营等欺诈手段。如欺诈者在虚报进口成本时,以肥料等成本后价格为标准,伪造肥料进口成本,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段,将基础肥料转化为特种肥料或增加特种肥料组份,最终骗取退税。
以上便是业务运作中常见的“陷阱”,希望外贸用户认真防范,避免受到诈骗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