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2007年的时候在一家具厂外贸跟单,遇上一个很大的客户,每个星期都要出柜,差不多每两天一个货柜,都是信用证付款的。
这是一个很正规的日本贸易公司,他们出的信用证很正规,可以溢短装数量10%。
有一次我们出货的时候,工厂的生产主管向我反应,我们仓库有可以溢装10%的数量,我看到跟信用证规定相符,而且货柜确实有很大的空间,所以二话不说,让他们装上去了。我单据也如实了,提交银行时,拖了很久才到款。
问客人的原因,他们说想杀了我,本不想付款,只是信用证规定,单据相符才勉强付款。
因为他下了很多单,船期不一样,目的地不一样,产品是一个样,但往不同客人的,他的客人只要那么多的数量,而我一下子给他们多加了10%的数量,最终客人受不了,向他们投诉,没有法,他们只好多出了些运费,把这个10%的数量转运下一个目标客户……
我想说我很好运,遇到一个好的客户。只是通过这件事情,我们应该想到,虽然我们单据相符了,也可以安全款,但客人的利益没考虑到,也是一种失败。在那种信用证相符,数量多的情况下,我们应该还是问一下客人的意见,然后再出决定。尽量到让客人满意,信用证款安全两完美。
非常感谢您分享这个经历。的确,信用证支付在外贸中十分常见,但如何正确操作远不止提交单据相符这么简单。在操作信用证时,运作方应该注重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,并在确定可溢短装数量时,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。如此一来,可以给客户更好的且满意的服务,更好地保护运营自身的利益。因此,建议在操作信用证时,在单据相符的基础上,尽量多考虑客户意见,增加沟通与交流,并且要进行风险把控,保证交易顺利进行。
所以客人还是付款给我司了。
只是长久打算,服务好客人才会有更多的订单。我们业务更多时候应该站在客人的角度想问题……
不过真的很庆幸这是个真正的好客人。很多时候,一个小小的失误,让客人不高兴了,他们完全有机会下单给别人,毕竟中国的同类产品厂家太多了。
其实客户自己在合同上提的10%溢短装真算得上是一个免死牌,但贸易时,为了长远合作,业务人员就不得不细心地把握好全局。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,这种经验也是难得的,希望楼主越越好!
以前上学的时候,信用证说得很多,可是真正在工作岗位就接触不多了,最近有个客户想要L/C.我当然是既想接也害怕接,害怕会出什么乱子,还得自己练练内功才行呀!